潭洲会展是国内第一个瞄准工业而建、因工业而生的专业展馆
佛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工业强市。“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明清时期的铸造佛山之冶便已成为中国品质代表走向世界。新时代,作为大湾区广佛极点的佛山,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正在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现已成为GDP破万亿的新一线城市,GDP工业占比超 6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超2.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6。形成了机械装备、家居电器、陶瓷建材、金属材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化工医药、智能制造等优势工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据重要的地位和行业话语权。聚集了上千家行业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生产着数以千计的国内外领先工业产品,陶瓷、空调、冰箱、铝型材(电风扇、微波炉、消毒碗柜、热水器)等产量世界第一。同时,佛山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粤剧、武术之乡和世界美食之都,更是一座现代活力之城。近三年,佛山年均增长人口超20万,位居全国前列;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1.5万亿,藏富于民;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位居全国第12。可见,一座富饶活力之城对会展业来说是很重要的考虑。
但是,佛山的现代服务业还存在着短板。为了产业强链补链,佛山成立中德工业服务区作为广东省六大重要合作平台之一,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会展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其重要抓手。2015年,在广州南站与佛山新城之间,选址轨道交通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生态环境最岭南之处,只用9个月时间,建成了高标准的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其速度全球罕见。
潭洲会展的设计、建造、运营对标国际一流的工业展馆,多个硬件指标全国第一
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室内10万平方米室外2万平方米的展览地面承重达10吨每平方米;馆内单个吊点最大荷载两吨且布点近1200个;层高达23米;电动货门8米2*10米;水、电、气、网一体化综合管沟无缝布展;双回路主线的300A工业用电,配置达300瓦每平方米;空调通风循环采用全自动变频调节Ba系统,配置新风送风量最高为52万m3/h,单馆可同时轻松容纳万人以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足以应对各类展会。工业全门类产品,比如说30万吨的压铸机、磁悬浮列车机头、盾构机、各种工业机床,均可在此展示。展馆的规模虽不是最大,但如此工业级别的硬件全国唯一。
潭洲会展是国内第一个打造“会展+先进制造”生态圈的工业展馆,也是国内第一个连接中德工业城市推动工业升级的专业展馆
2016年与德国汉诺威机器人学院合作成立子公司佛山中德机器人学院,成为国内最早连接德国工业4.0与本土工业企业、“会展+先进制造”的综合服务平台。现已为海内外数十家企业及机构提供展贸、培训、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服务。德国总统也曾莅临考察。2018年,潭洲会展还被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授予“工业会展研究中心”,为工业会展的产学研销一体化贡献力量。
现在,“会展+先进制造”产业生态集群的磁极效应初显。潭洲会展周边聚集了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先进制造全球创新中心,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巨头也已落户。
潭洲会展还有强大的国际朋友圈。2016年佛山发起成立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现已有中德两国47座工业城市加入。联盟围绕中德之间工业制造的战略对接,推动和服务中德工业城市间经贸往来、技术合作、市场资本交流和产业升级。
潭洲会展是疫情后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恢复办展的专业展馆
凭借工业级展馆、产业集群,近4年来,潭洲会展工业展会初具规模。潭洲会展先后打造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中国(广东)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专业展)、全国发明展、中国门窗博览会、中国(佛山)国际数控机床与金属成型展、中国(佛山)国际铝材工业展、中国(佛山)国际建筑材料博览会、广东机床展、佛山(潭洲)国际陶瓷与卫浴展览会暨陶瓷装备与材料展览会等众多工业品牌展会。其中,珠洽会已成为集中展示珠江西岸八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企业培育、项目合作等方面的重要平台。现在正在举办的佛山(潭洲)陶瓷双展是佛山强大工业孕育的第一个大型品牌“产地展”,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陶瓷专业展。目前,潭洲会展已加入行业组织达11个[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国际会议中心协会(AIPC)等],收获行业荣誉37项,刚刚荣获“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中心”。
过硬的展馆条件、“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淬炼,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潭洲会展“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一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进社区、捐物资,在一线并肩作战,为抗疫英雄披甲。另一方面,努力复工复产。6月5日成功举办疫情后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展会——佛山汽车工业博览会,为疫后展会的举办提供了佛山经验。同时,创新融合发展,在业内率先推出线上直播和培训,为广交会2.5万家参展商提供服务,成为全国首家具备线上直播、线上培训和线下展会联动的专业展馆。在疫情期间,潭洲会展危中找机、突围攀登,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时间已招了12个展会,签约面积近两百万平方米,涵括了机械设备、建材科技、机器人智能制造、防疫物资等门类。
会展无疑是重建经济的关键,疫情防控常态化,会展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那么,潭洲会展将如何为此做出贡献呢?
未来,潭洲会展,将会以“中国工业会展第一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六大行动计划,构建“会展+”生态圈,努力打造工业会展第一品牌,助力佛山优势工业延续国内外 强大竞争力、激活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推动大湾区战略下广佛全域同城 会展协同发展,为疫后会展业重建,以及工业服务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潭洲的思考、佛山的实践。
行动计划一:“会展+政策”支持疫后会展复苏。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管委会专项制定《招展办会资金扶持办法》,就在本月开始实施。坚持展会规模与办展质量并举,重点针对工业展、产地展,进行多维度、全方位、“1+10”的叠加式精准补贴,考量指标涵括了展览面积、产地展、专业观众、特装展位、本地企业参展、境内外参展、主办机构、展会品牌及自联办展等。单场会议支持高达50万,单场展览更是支持高达500万元。
行动计划二:“会展+城市”完善配套。确实,潭洲会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配套,潭洲会展一直在不断完善。佛山正重磅打造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在建拟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达一百多项,总投资了3500多亿元。其中,为潭洲会展直接配套的项目数十项,投资额数以百亿元计,涵括双TOD商住综合体、会展酒店会议中心、世界美食之都展示区、生态旅游及高端产业等项目,以打造世界性旅游会展目的地。目前,只需要十分钟车程,就可以尽享佛山新城优质商业服务、文化休闲和娱乐购物。未来三年,步行十分钟,您将看到1200间星级酒店客房、超1万平方米的会议场所,超2万平方米的世界美食空间,为会展中心提供充足的配套支撑。潭洲会展的展馆亲水而建,坐拥东平水轴、潭洲夜游和花卉绿芯,让会展参与者、游客和佛山居民一到这里就被浓浓的岭南风情、佛山美食、古代与现代结合的表演、佛山文化遗产和现代制造精品以及休闲娱乐水上陆地赛事活动所深深吸引,乐不思蜀,流连忘返。来这里的会展客户,可以感受工业会展“力与美”与岭南水乡完美融合的新体验。
在交通方面:已经实现轨道及高速公路直达,出入口站点均以“潭洲会展”命名,还拥有广佛城际轻轨及地铁双TOD,这是在全国仅有的。目前,潭洲会展已实现二十分钟抵达广州南站,半小时可以抵达广州市区,一小时抵达广州白云机场。未来,依托广佛全域同城,十二大交通设施布局,将拥有城际轻轨(2条)、地铁(3条)、高速公路(3条)、高铁站(2个)、机场(2个),形成多位一体的密集交通网络,一座会展新城将在广佛极点核心闪耀呈现。
行动计划三:“会展+先进制造+新基建”一馆两平台,打造智慧馆、智慧展。新时期,新业态不断涌现,潭洲会展也在思考以新技术为“会展+”赋能。潭洲会展将携手中国工业互联网巨头——工业富联,将5G技术全面覆盖展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运营;搭建“智慧工业会展” 和“工业赋能服务”两大云平台,为参展商、主办方以及会展产业链主体,量身定制工业互联技术解决方案,在疫情后时代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融合;同时建设未来智造体验馆,展示未来工业“5G+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打造国内第一家工业展会兼具未来工业体验的展馆。
行动计划四:“会展+服务”凸显潭洲特色。佛山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前列,首创企业开办“四位一体”商事登记服务及“证照联办”改革,实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启动“零材料、秒申报”政策。潭洲会展联合服务合作伙伴,推出集金融、保险、法律、知识产权保护、外贸服务以及线上直播、培训于一体的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全链条服务,也为会展发展提供了赋能支持,形成佛山潭洲特色服务洼地。
行动计划五:“会展+平台”赋能工业发展。成立中国工业会展联盟、打造潭洲论坛,联合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及佛山机器人学院,形成“会展+”双联盟、一论坛、一学院,围绕“会展+”开展行业研究、研讨交流、项目策划、品牌推广、区域合作,共商工业会展,推动工业升级。非常欢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的参与,感谢他们对中国工业会展及工业发展的支持。我也相信,有了海内外众多朋友的助力,中国工业会展联盟必将无限想象。首届潭洲论坛举行,邀请了会展业权威、工业行业精英,为中国工业会展集思广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行动计划六:“会展+”聚焦主业。战略的实施需要目标的引领,说一千道一万,“会展+”还是要聚焦展会主业。接下来,潭洲会展将以工业类展会为主导、其他展会齐驱的经营策略。结合大湾区和佛山的产业结构,在未来五年内,努力实现“768”战略发展计划,即工业类展会数量占比70%,工业类细分市场展会覆盖率为60%,工业类展会营收占比80%,努力实现会展初心,“以展促产,以展兴城”。
(作者系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管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