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萍:从一个产业展会看五大新变化

展会超人 2020-8-21 248

第28届中国家电交易会暨中国家居用品交易会日前在广东中山黄圃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笔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会展共吸引500多家企业参展,展位面积超3.5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展馆只1万平方米,搭建欧式大棚2.5万平米,全场基本特装。疫后搭棚办展本身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现场更是观众云集,随便找几个人一问,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专业采购商,据了解,成交比上届增长18%。笔者通过现场体验并与主办方深入探讨,认为此展有五大新变化。

 

展览行业风向标作用更明显

 

中山家电展是中小微家电企业的“生命线”,其所来带的人气与订单对企业、工厂的生存和经营至关重要。今年参展客商热情高涨,热度明显高于往年说明企业需要会展这个经贸交易平台提供“及时雨”,也说明企业的踊跃来自于迫在眉睫的经营压力,以及春季累积的采购需求的有效释放。坚持“一切为交易而来”的办展宗旨,通过“线上引流+线下参观”模式,为家电企业搭建交易平台,创造发展商机。一方面,充分发挥全国性“老牌”展会的突出影响力,精心筹办展会,吸引全国各地参展商参展,为参展商、采购商提供产品展览、经贸洽谈、供销对接、技术交流、品牌推广等线下交易平台。展会期间共促成意向交易额预计达12亿元。另一方面,借力慧聪家电网“易招通”、“拿货商城”等线上平台共享招商资源,三天展会达成意向客户2000多个。

 

本届展会与上半年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出下半年家电产业全面复苏的良好趋势。《2020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家电市场迅速复苏,零售总额2486亿元,同比增长2.64%,规模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展会盛况更进一步反映出下半年经济向好的趋势。

 

展会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与往年不同,本届中国家电交易会在全称中去掉了“小”字。过去,中山家电展以“中国小家电交易会”名义举办多年,当初的“小”字定位不仅是针对小家电,也是针对渠道不畅通的小微企业,是中山家电展赖以成功的错位发展策略。如今,随着全屋家电与智能家电概念的普及,展会的参展品类已经逐渐拓展,“小”字已经不能代表中山家电展的内涵。一字之差,代表了中山家电展的全新定位。

 

本届展会可发现产品逐步从基本功能向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升级。主打健康、消毒类的家电产品成为本届展会的新型主打产品,如多功能母婴消毒柜、餐具消毒机、智能烘干毛巾机等。另外,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传统的产品转型为小巧精致、迷你、色彩多元化的智能小家电,如能烤会蒸还能煮豆浆、咖啡的多功能早餐机;既能制冷又能加热,还可以搅拌、调温的醒酒器等等。从传统小家电向全屋家电及智能家电转型。展会不仅提供产品展览销售平台,更重要的是吸引了信息技术、人才、产品的积聚,形成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与信息化正加快融合发展

 

随着5G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渗透性,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结合,带来了一种新的迭代式的创新。“带货直播”、“易招通”、“拿货商城”等,互联网正加快向制造业延伸渗透,越来越多家电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

 

企业主动升级下的展会平台作用

 

企业转型升级的自主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彰显展会平台作用。上半年,订单减少、生产停滞,倒逼企业“练内功”。为适应市场需求,很多企业主动加大科研投入,在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外观设计等方面发科技之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迎合消费需求;同时想方设法创新营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开拓消费市场等,努力求生存、促转型,对展会的平台作用更加依赖。

 

生态链商业模式日渐兴起

 

在家电交易会现场,一些企业以生态链企业联盟的新型模式组团参展。企业生态链联盟主要是企业间共享品牌、供应链、经销渠道、宣传渠道、品质控制、矛盾协调等资源的商业模式,通过资源共享使企业以交易成本、运输成本获取竞争优势,达到抱团取暖的效果。浙江爱妻电器生态链,在本次展会中有30多家加盟企业联合参展,参展面积240平方米,是全场最大面积的展位之一,参展、搭建等费用100多万元,每家企业平摊约3万多元,极大节约每家企业的参展成本。这种生态链模式越来越受企业青睐,爱妻生态链合作企业已有60家,其中参加家电展的企业从2018年9家增长到2020年36家,增长了300%。

刘松萍

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

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原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中国十大会展理论人物,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会展进程“30人”,广州会展产业研究所所长、商务部会展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澳门、广州、珠海、东莞会展协会顾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原创,不得转载,摘编,侵权必究。 编辑| 王俊杰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